“脸”被滥用保险有招儿? 专家:保险业已经认识到相关风险问题

沃保整理
2021/04/21
黄小妹
九江 中国人寿
查看名片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脸识别技术所引发的数据泄露、网络安全等风险问题也愈发的引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保险业也认识到了相关风险问题!那么,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呢?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脸识别技术所引发的数据泄露、网络安全等风险问题也愈发的引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保险业也认识到了相关风险问题!那么,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脸”被滥用保险有招儿? 专家:保险业已经认识到相关风险问题

  如今,我们已进入了“刷脸”的时代,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滥用“刷脸”也引发了大量数据泄露、信息风险事件。

  “人脸识别第一案”即是在探讨,针对滥用“人脸识别”的行为如何维权。

  “杭州中院”公众号显示,此次事情起因是2019年4月27日,郭兵与妻子向野生动物世界购买双人年卡,并留存相关个人身份信息、拍摄照片及录入指纹。

  而后,野生动物世界向包括郭兵在内的年卡消费者群发短信,表示将入园方式由指纹识别变更为人脸识别,要求客户进行人脸激活。

  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个人隐私,不同意接受人脸识别,要求园方退卡。经协商未果,郭兵于2019年10月28日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年11月20日,富阳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驳回郭兵要求确认店堂告示、短信通知中相关内容无效等其他诉讼请求。

  针对该审判结果,郭兵与野生动物世界均表示不服,分别向杭州中院提起上诉。

  在此次审理中,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信息,深度体现自然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具备较强的人格属性,一旦被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可能导致个人受到歧视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不测危害,更应谨慎处理和严格保护。

  针对争议焦点,二审最终在原判决的基础上增判野生动物世界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指纹识别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一审和二审都要求被告删除违法收集的面部识别信息,二审还增判了删除办卡时采集的指纹信息这一项。

  业内人士表示,这表明司法判决支持审慎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立场,也希望通过该案激发更多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行业内规范人脸识别应用起到警醒作用。

  应该说,目前社会上滥用“人脸识别”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人脸识别技术所引发的风险问题,可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保险业已注意到该类风险,但所能提供的相关保险产品在我国却并不多见。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尤其相比于美国成熟的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而言,近几年市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保险业逐渐开始尝试涉足相关险种;另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目前还“比较新”,对人脸识别所引发的风险问题尚在研究。

  “目前,保险业已经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时产生的风险问题,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这种技术被广泛使用后,风险传播加速。”某保险集团亚洲区网络安全保险高级核保人陈诗华表示。

  陈诗华介绍,仅在2020年,全球各地的个人可识别信息泄露事件不计其数,泄露数据涉及个人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财务信息等重要个人隐私。人脸识别技术对个人信息的存储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网络安全风险挑战。

  另外,根据IBM发布的一份关于数据泄露成本的报告称,2020年全球数据泄露的平均总成本为386万美元。到2025年,网络安全的风险将持续增加。

  陈诗华预计,未来对个人生物识别数据和面部识别数据泄露所造成的损失将比公开报道得知的更为严重。

  此外,陈诗华同样介绍了人脸识别风险研究与保险行业面临的传统风险点(如自然灾害)不同。传统风险点可以依靠历史数据来预估未来的风险,但过往的网络安全事件却无法告知我们如何预测未来的网络风险。这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必须在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借助掌握的数据和风险评估技术,对不断变化的新风险进行快速建模和更准确、全面地分析。

  另外,对人脸识别风险的保险保障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陈诗华建议,所有与网络安全风险相关的社会各方都应当尽可能地提升其通力协作的透明度。保险业需要加强与IT专家、监管部门以及科研团体的沟通交流,多方参与可以提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并整合专业知识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局势。

  通过各方联动合作,开发完整生态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解决方案,应是未来保险业进军网络安全市场的一个方向。

黄小妹
九江 中国人寿
查看名片
首页
保险方案
保险指南
我的动态